西华大学科技园关于诚邀优秀团队入园创业孵化的通知
发布人:省级大学科技园  发布时间:2020-06-10   动态浏览次数:591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为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将学校科技园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级西部特色孵化器,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有必要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师生创新创业,从而培育新兴产业,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现科技园诚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独特创意,且具有强烈创新创造创业意愿的广大师生来园创业,或符合科技园发展规划定位的优质初创企业入园孵化。科技园简介见附件1

一、入园条件

(一)必备条件

1.企业成立时间要求:企业应为新成立或注册时间不超过3年。

2.技术领域要求:企业领域须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见附件2)。

3.注册地址要求:新成立企业须注册在西华大学科技园内;已成立企业须将注册地址迁入西华大学科技园内。

4.知识产权要求:拥有自主发明专利或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的自主发明专利或具有良好转化前景的创意并有望3年内形成自主发明专利或其它应用前景广阔的自主知识产权。

(二)选择条件

1.本校教师、在读学生或本校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个人或团队所持企业股份不低于30%

2.与西华大学存有实质性技术、人才等合作的企业。

3.本校教职工推荐的其他优秀初创型科技企业。

若企业选择入驻菁蓉园区,以上条件可适当放宽。

二、入园优惠政策及服务

1.房租优惠:最高可申请孵化期(3年)内第一年房租全免,第二年房租减免一半。

2.种子资金:申请优先使用种子资金,使用方式包含无息借款、有偿使用、股权融资等。

3.企业能力提升计划:优先参加科技园组织的各级各类关于企业发展提升培训。

4.知识产权服务:享受知识产权申报代理服务。

5.金融服务:享受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浙江民泰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快速高效的贷款绿色通道服务;优秀投融资机构引荐服务。

6.科技成果转化:享受成果估价、转移转化全程服务。

7.市场推广服务:享受科技园平台资源,加快市场拓展。

8.高新技术培育:知识讲座,对标高企条件问诊、指导规划等。


     三、入园流程


   四、联系方式

现场咨询地址:校本部第二教学楼A2A-4001、人南校区综合楼207室、西华菁蓉科技园总经理办公室(菁蓉镇大禹东路6615)

联系方式:林老师(座机:87722878,手机及微信:13550189360)。

本通知长期有效。


西华大学科技园

2020-6-9



附件1:                  西华大学科技园简介


西华大学科技园创办于201412月,是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联合批准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在2019年省级大学科技园复核评估中以第一名成绩获得“A类优秀”,同年被四川省大学科技园联盟授予“最佳运营管理奖”,并被省科技厅、教育厅联合推荐申报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园以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实行“一园三区一中心”的功能布局(校本部园区、人南园区、菁蓉园区和淮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场地面积16000余平方米,已建成多个服务平台,拥有专业的企业孵化团队,已孵化毕业企业30余家,挂牌上市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在孵企业60余家。




附件2: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一级领域

子领域

一、电子信息

(一)软件、(二)微电子技术、(三)计算机产品及网络应用技术、(四)通信技术、(五)广播影视技术、(六)新型电子元器件、(七)信息安全技术、(八)智能交通和轨道交通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

(一)医药生物技术、(二)中药、天然药物、(三)化学药研发技术、(四)药物新剂型与制剂创新技术、(五)医疗仪器、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七)农业生物技术

三、航空航天

(一)航空技术、(二)航天技术

四、新材料

(一)金属材料、(二)无机非金属材料、(三)高分子材料、(四)生物医用材料、(五)精细和专用化学品、(六)与文化艺术产业相关的新材料

五、高技术服务业

(一)研发与设计服务、(二)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服务、(三)信息技术服务、(四)高技术专业化服务、(五)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六)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七)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八)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六、新能源及节能

(一)可再生清洁能源、(二)核能及氢能、(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四)高效节能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

(一)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技术、(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三)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四)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五)环境监测及环境事故应急处理技术、(六)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七)清洁生产技术、(八)资源勘查、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

八、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二)安全生产技术、(三)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四)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五)新型机械、(六)电力系统与设备、(七)汽车及轨道车辆相关技术、(八)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九)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技术